新闻详情

大国基石 | 强国之翼,奋飞新时代

发表时间:2023-01-10 08:00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2022年12月28日起,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制作的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连续播出,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各领域的新实践新气象,集中展现新时代的奋斗者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奠定幸福基石;盘点国之重器与民生保障的密切联系,多视角、多层次、立体化呈现国资央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担当和非凡成就。

今天为您带来第八集《强国之翼》,看中国蓝天上,一架架“国之重器”为国奋飞,尽显中国航空力量!

作为我国首款隐身战斗机, 歼-20飞机的研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16年, 两架歼-20飞机现身珠海航展上空, 呼啸而至的轰鸣声引爆全场, 歼-20的首次公开亮相, 宣告着中国航空发展新时代的来临。

2021年, 15架歼-20飞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 分成三个5机楔队飞越天安门上空, 新一代战机首次大规模同时亮相, 展示了中国国防力量 空中作战新质能力和强大实力。

2022年, 4架歼-20以钻石队形低空通场, 飞越第十四届珠海航展, 此次战斗机已全部换装“中国心”, 展示出国产发动机的超强性能。

中国航空工业 被赋予强军兴军的使命 守护祖国蓝天的同时 作为典型军民共用领域, 也契应产业融合发展、 服务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2年9月, 首次“双20”列阵长空, 由歼-20为运-20护航, 执行接迎第九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任务。

运-20,被誉为“大国鲲鹏”, 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运输机, 由于机体外观宽大圆润, 也被网友们戏称为“胖妞”。 它具有航程远、载重大、速度快等特点。 从抗震救灾到抗击疫情, 具备强大的运输投送能力。

2013年, 运-20首次乘风而起、一飞冲天。 它在西安阎良机场的成功首飞, 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 让中国告别不能自主研制生产大型运输机的历史。

2015年, 运-20测试团队进行高寒试验, 飞机在零下30摄氏度的温度下稳步起飞, 将上千个参数准确传回地面, 表明运-20具备中国极寒地区使用能力。

四川 甘孜 稻城亚丁机场

海拔高度4000余米, 运-20在世界最高机场成功起降, 意味着运-20圆满完成高原试飞试验。

“极限考试”接踵而来。 运-20又接受了大侧风测试、 积水跑道高速滑行、起落等一系列测试, 均创造试飞历史新纪录, 全面验证了飞机性能数据, 以超出世界先进机型最高试飞数据标准, 圆满完成试飞鉴定。

运-20在研制过程中, 将大型运输机研制的关键技术, 实现成系统、全领域、全过程的突破, 掌握了百分之百的自主知识产权。 航空工业技术应用, 涉及航天、高铁、跨海大桥、深海探测等, 涵盖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直-20, 是中国首架完全自主研发的 10吨级战术通用直升机, 填补了国产中型直升机装备体系的空缺。 为了破解直升机旋翼结冰这一难题, 直-20喷洒塔试验正在进行, 30分钟人工模拟结冰环境下, 该飞机各项温度试验数据全部正常, 直升机旋翼防除冰系统试验成功。

2022年,四川甘孜州泸定县 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紧急起飞, 跨越三省执行应急通信保障任务, 实时回传地震现场灾情画面, 辅助指挥中心调度, 为救援团队集结及施救提供强有力保障。

2021年7月,河南暴雨。 翼龙-2H无人机, 实现连续移动信号覆盖, 为灾区居民及时报告灾情、报送平安, 打通应急通信保障生命线。

四川 阿坝 红原县

翼龙-2H无人机, 经过多次对降水云系的探测, 成功实施人工增雪催化作业, 完成中国首次在青藏高原 利用大型无人机开展人工增雪补冰的试验。 无人机“国家队”, 为民生关键领域提供重要支撑。

广东 珠海

水陆两栖飞机AG600, 正在完成机翼机身的总装过程。 这架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 自2017年首飞成功之日起, 填补了国产大型航空灭火飞机的空白。

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正在构建, 包括航空灭火、航空救援、 航空医疗、应急通信/指挥等, 有效支撑平安中国、航空强国建设。

“忠诚奉献、逐梦蓝天”“20系列”航空武器装备、水陆两栖飞机AG600、“翼龙”无人机……中国航空工业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